大學教授形容生理假通知如「撲面而來帶血衛生棉感覺噁心」,婦援會呼籲勿月經污名化
某大學教授昨日在臉書發文,抱怨學生頻繁請「生理假」,甚至以小說中的「清道夫看到帶血衛生棉」作比喻(原文為黃春明的短篇小說,經黃春明兒子黃國珍先生說明,該小說中並沒有此段內容),形容自己收到多封請假信時,就像撲面而來帶血的衛生棉「感覺很噁心」,並揚言對半學期請3次生理假的學生列入「期中預警」。
該教授在文中寫道,自己某天早上打開電腦,就收到9封教師資訊系統寄來的請假通知,其中8封為女學生的生理假。他認為「病假與生理假都不能扣分,學生藉此鑽漏洞」,更形容這些請假通知「像是8張撲面而來的帶血衛生棉,感覺很噁心」。
月經本身不是疾病,但伴隨月經而來的疼痛是醫學上公認的症狀。對許多女性而言,經痛不僅是輕微不適,而是可能伴隨劇烈腹痛、頭痛、噁心、嘔吐,甚至是全身無力、冒冷汗等症狀,可能嚴重影響個人的學習和工作能力。生理假的存在,正是為了讓女性在面對這些非自願的身體狀況時,能擁有合法休息而不會影響出勤成績的權益,這不是該教授所言「鑽漏洞」,而是對基本人權的保障。
將生理假比喻為「帶血的衛生棉」,不僅是極度不尊重女性的言論,也帶有強烈的污名化和厭惡感。這種將正常的生理現象視為噁心的態度,正是長久以來月經污名化的根源。
作為一位大學教授,理應是引導學生建立正確價值觀的榜樣。然而這番言論卻顯露出對女性生理狀況的無知與偏見。我們不能因為少數人可能濫用制度,就否定整個制度存在的價值;更不該用帶有惡意的比喻,去傷害一個本應被尊重的群體。月經是正常生理現象,不應被視為禁忌或污穢。
月經是女性生理循環的自然現象,不應被視為疾病、負擔,更不該與噁心這樣的字眼連結。月經污名化,不僅是無知的表現,更是對女性身體的歧視與冒犯。這樣的言論,會讓許多女性在面對自己的生理狀況時感到羞恥或難以啟齒。
婦援會呼籲,社會應該共同努力,打破社會長久以來對月經的污名,創造一個更開放、更包容的環境。這不僅是為了女性,也是為了讓整個社會能更健康、更成熟地看待生命與身體。
新聞連結: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7%94%9F%E7%90%86%E5%81%87%E9%9B%BB%E9%83%B5%E5%A6%82-%E6%92%B2%E9%9D%A2%E8%80%8C%E4%BE%86%E5%B8%B6%E8%A1%80%E8%A1%9B%E7%94%9F%E6%A3%89%E6%84%9F%E8%A6%BA%E5%99%81%E5%BF%83-%E6%94%BF%E5%A4%A7%E6%95%99%E6%8E%88%E8%B2%BC%E6%96%87%E6%8C%A8%E6%89%B9-082100434.html
新聞發布&公告
/
大學教授形容生理假通知如「撲面而來帶血衛生棉感覺噁心」,婦援會呼籲勿月經污名化
大學教授形容生理假通知如「撲面而來帶血衛生棉感覺噁心」,婦援會呼籲勿月經污名化
2025-09-26